合并Dada Auto Inc(简称“NaaS”)后,合并后应该给予教育(REDU.US)多少的该给估值估值?市场将在4月29日给予确定性的答案。
4月29日,予瑞育多瑞思教育将举行临时股东大会,思教少在此次会议上审议和批准与Dada Auto Inc.(NaaS)的合并后合并协议。如若协议获得通过,该给估值双方的予瑞育多交易将于今年年中完成交割。
在此前的思教少2月8日晚,瑞思教育发布公告,合并后称与NaaS签订《合并协议》,该给估值后者已经建立并经营着中国最大的予瑞育多电动车充电网络之一。
在此公告公布时,思教少瑞思教育的合并后股价为0.435美元,但截止北京时间4月21日,该给估值其股价已上升至1.41美元,予瑞育多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瑞思教育涨幅超过3倍。
现在的问题是,NaaS是谁,为什么其能驱动瑞思教育股价有超过3倍的涨幅?未来瑞思教育的股价是否还有更多的成长空间?
NaaS是谁?
如果此次交易成功,那么NaaS将成为首个登陆的中国充电服务企业,而其被誉为中国版“ChargePoint”,后者是全球充电庄企业的龙头。
资料显示,NaaS录属于能链集团,其于2019年开始提供电动车充电服务。成立于2016年的能链,是一家能源产业物联网公司,先后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子基金、贝恩资本、华润资本、招银国际、、等国有控股基金、国内外知名基金以及电动汽车企业龙头的注资。
背依在高速发展且极其需要公共充电服务的中国市场,NaaS自身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以营收而言,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年度总收入约为2400万至2500万美元,比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年度总收入约为500万至600万美元有大幅增长。
从总交易量的维度作为考量,NaaS2021年的总交易量为11.9亿人民币(以下单位等同,而2019、2020年分别为1.539亿元、3.655亿元,两年时间增长770%。以此数据,2021年中国公共充电量中约有18%是通过NaaS完成的,此一比例在市场遥遥领先。
从订单量而言,从2019年至2021年,NaaS的订单量从700万大幅增长至5500万,增幅高达740%;充电量从1.5亿度电提升到12.33亿度电,增幅达820%;交易额则由2400万美元猛增至1.84亿美元,增幅达770%。
公开资料显示,NaaS的业务主要有三大类:移动服务/充电桩连接、充电桩设备销售和维护(主要是直流充电桩)、充电站运营管理(包括餐饮、购物、车辆保养等非充电零售业务)。
根据NaaS披露的信息,NaaS合作了中国大部分的充电桩生产企业、充电桩运营商品牌以及流量平台。
在移动服务/充电桩连接领域,NaaS在中国范围内覆盖超过24万个公共充电设施及450家充电桩运营商,其中,70%为直流充电桩,服务180万新能源车主;在充电桩设备销售和维护领域,NaaS与25家国内顶级充电桩OEM企业合作;在充电站运营管理方面,NaaS的自助购物、自助餐饮、洗车、按摩等非充电零售业务已覆盖国内超过360家充电站。
事实意义上的NaaS借壳上市
从这个《合并协议》而言,这更像是NaaS将借壳瑞思教育登陆纳斯达克的交易。
根据《合并协议》,NaaS股东将用NaaS所有已发行的股本换取瑞思教育新发行的股票,此次交易的NaaS股权价值约为5.87亿美元,瑞思教育的股权价值约为4500万美元。
交易完成后,NaaS将成为瑞思教育的全资子公司。NaaS现有股东和瑞思教育现有股东将分别拥有合并后公司约92.9%和7.1%的已发行股份。交易将于2022年年中左右完成。
以此股权比例,在未来的合并企业中,无论是从股权、董事局成员的构成、业绩比例等而言,NaaS将在新企业中占据主导位置。
公开资料显示,瑞思教育成立于2007年,2017年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主营业务是为3至18岁的中国少年儿童提供美国全英文的学科体系教育。
该合并大概率会在瑞思教育的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这将确保瑞思教育未来不会再次陷入退市的焦虑——此前其多日股价已低于1美元。在过去的一年中,受“双减”等政策影响,瑞思教育已从最初高点的18.6美元,下跌至2月份的不到1美元。
市场亦有传言,此次合并背后或有贝恩资本的身影。而从NaaS披露的股东结构上看,贝恩资本除了通过能链集团的持股外,单独还加注了NaaS,是其私募融资的股东之一。
作为佐证,瑞思教育的最大股东为贝恩资本,而瑞思教育董事长兼CEO王励弘曾任贝恩资本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与此同时,贝恩资本亦是能链集团的重要股东方之一。
NaaS对标的对象是ChargePoint
目前美股上的充电庄企业超过5家,如ChargePoint、EVgo、Blink等。如果选择一个作为NaaS的对标企业,那么ChargePoint最为合适。
ChargePoint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是美国充电桩企业龙头。ChargePoint也是全球最早布局充电桩并最早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之一,某种程度上,是全球充电桩企业的风向标。
从业务构成和商业模式上看,NaaS与ChargePoint确实较为相似。NaaS也是轻资产模式,不自建充电桩服务车主,而是以服务充电桩生产及运营商企业为主,通过出售电桩,提供场站管理和运营服务等,获取收益。
截至2021年10月底,于ChargePoint网络中安装并激活的充电桩端口达16.3万个。其中,可通过漫游继承访问的端口达到29万个。截至2021年底,ChargePoint共完成8743万次充电服务,累计充电量8.56亿度,驱动电动车行驶43亿公里,替代4.07亿升汽油。
如果作为比较,截止到2021年,NaaS覆盖24万个充电桩,较之ChargePoint少了4万个;但交易量方面则NaaS全面超过,2021年通过NaaS网络交易的电量超过12.32度电,较之ChargePoint多出近4亿度电。
这主要是出于两国及两个公司庄电桩网络结构的不同。在NaaS的充电桩网络中,超过70%为直流快充,占据全国18%的直流快充市场,而ChargePoint在直流桩市场的占有率仅有5%,交流充则约为60%。
直流桩市场以公共充电网络为主流,交流桩市场则以家庭网络为主要对象,而公共充电网络的使用效率更高,这也是NaaS充电桩数量少于ChargePoint13.8%、但网络交易电量却高出43.9%的主因。
通过NaaS和ChargePoint,有助于我们梳理合并之后新的瑞思教育的估值和未来的成长空间。
到底应该给NaaS多少的估值?
考虑到充电桩企业仍处于烧钱的亏损状态,所以市场对于充电桩企业的估值体系与互联网科技企业相似,均主要以市销率(PS)作以重要指标。
顶: 57踩: 3938
评论专区